昔阳县、和顺县、左权县辖长城
昔阳县位于晋东太行山西麓,其地势西高东低,县境内山势险峻,沟壑纵横。昔阳之地,明时为乐乎县。据《明史·地理志》载:乐平县属平定州辖。1
长城由平定县囗泉乡出境后,向南入昔阳县王寨乡界。长城入昔阳县境后,继续沿冀晋两省界,顺太行山南下,经王寨、丁峪、皋落三个乡的九龙头、黄安、洪川、刀把口、滴水崖、朝天沟、南岩、小东峪、长沟、圪瘩店至昔阳与和顺两县交界处的马岭关,长约一百余华里。山西省昔阳县辖长城,同河北省井陉、赞皇、内邱、邢台四县搭界。
长城进入昔阳境后,依险为障至海拔一千二百六十一米的桃花堖山南,才始有石砌城墙。由此至九龙关城墙基本连贯,为就地取才的碎石所码砌,构筑简单,坍塌十分严重。
九龙关口,位于挑花堖南,居九龙关村东三华里的山间咽喉处。有向东通往河北赞皇县的公路。九龙关南有老人峰山。1973年关城被大洪水冲毁,今仅存残垣断壁。据当地老乡介绍,九龙关原有石砌拱券城门,城台上建有城楼,楼内并设有绞车以启闭闸门。关城北至山根绝壁,砌有一里多的石墙,早已坍毁,只有残迹。关城南至山顶一里多长的城墙,有一部分残存,多高不足米。
长城由九龙关南老八峰山王金瓜陌山,继续筑有简单石墙,今坍塌严重。由全瓜脑室供周村东南的掉马洼,因山势特别险陡,大部分只在两处山梁洼谷地方筑有城墙,一处长不足五十米,一处的长一百多米。
刀把口东草帽山南,有一段石砌城墙,并有用条石砌筑的关门。
由草帽山至里沙瑶村的鸡冠山,断续有石砌城墙,因砌筑简单,坍塌严重。
滴水崖村南回头岭,在山梁道口筑有三小段高矮不等的石墙,当地老乡称为拦马道墙,今多圮坍。
由滴水岩村,向南过海拔一千七百七十三米的黄奄堖山至鹤度岭石城,因山势险峻多未筑墙。
鹤度岭口。在皋落乡长沟村东南约三华里的山梁上。因山峰巉峻,惟鹤可度,故名。据《故关志》载:鹤度岭口,有月牙城,长五十丈许,高二丈五尺,城有楼,楼门有勒石曰:“鹤度仙踪”。
鹤度岭口石城基本完好,有少许圮残,城墙高四至五米,上宽二米,下宽约五米。从石城向东便是通往河北省内邱县大灰窑村的山径。此路十分陡峭,几乎是立崖上开出的一条盘山小道。现在此道上部分,路面铺石较好。石城内立有一幢高二百四十厘米、宽七十厘米、厚二十厘米的石碑。碑体完整,但碑面风蚀较重,碑文仅可辨出:“重修蒿都岭城记……嘉靖辛丑(公元1541年)秋虏贼入山右为害甚酷……长可五丈许,高可二丈五尺许,更均以垛口五尺,计三丈也……城有楼,楼下有门,门有勒石曰:‘鹤度仙踪’。”碑最后署:“大明嘉靖二十一年五月吉旦”。
石城内,北侧的岩石上刻有:“鹤度仙踪”四大字。城内地上尚扔有半块石匾,阴刻楷书:“鹤度”二字。
由鹤度岭口石城,继续向南至马岭关,全为陡峭山壁,高不可攀,故未有筑墙,仅可寻有几个石砌墩台残迹。
马岭关,在皋落乡圪瘩店村东南五华里,由圪瘩店村有一马岭古道,可至关口。马岭关所据山麓为白羊山。白羊山为风化岩,远望群山呈乳白色,似群群白羊放牧山间,故得此名。海拔一千八百三十米的白羊山是昔阳县境内最高山峰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是晋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依存点。
马岭关城为石砌,城南北以崖为墙。东西墙砌有券门,今仍存,城墙及垛口大部较好,西城墙长于东城墙。关口两侧山上,南有两座、北有三座石砌墩台。靠东门口有一石屋,为两开间窑式。城堡中有半块石碑,碑文记叙马岭关地理位置之重要。城堡中靠南侧有屋址残迹及砌石碎块。在马岭关北,新修有昔阳至邢台公路,路与关相隔几座小山。
过马岭关后,继续向南便入和顺县境。
和顺县,位于山西省中部东陲。据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载:“本春秋晋大夫梁馀子食邑也,名榆城。汉内沾县地,属上党郡。晋属乐平郡。北齐置梁榆县,隋改曰和顺,属并洲。唐初因之,武德三年(公元620年)改属辽州。宋熙宁中省,元祐初复置。”2
和顺县之称始于隋朝开皇十年(公元590年),因县西北二里有利顺故城,故名。近一千四百年来,其县名历代未改。和顺县元朝时隶晋宁路,属辽州。明承元制,亦属辽州辖。据《明史·地理志》载:和顺县在辽州北,“东有黄榆岭,北有松子岭,西有八赋岭,俱有巡检司”。3
长城在和顺县境内,一直是向南偏西的走向,经过青城、土岭、松烟、许村四个多的近二十个村庄,约长八十六华里。
过马岭关,长城依山险为障,未筑城墙。至青城乡井洼村东北,于梁谷较缓地方筑有几小段石砌墙,最长不足百米。城墙砌筑较为简单,今多己圮坍,高不足米。过此段又是依山险为障,至土岭乡大雨门村东的黄榆关,未见筑有城墙。
黄榆关,座落于山西和顺县、河北邢台市分界的山梁上,因关建黄榆岭上,故得名。据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载:“洪武三年(公元1370)置巡司戍守。”4今黄榆关城堡遗址尚存,并有一券拱门洞尚较好。黄榆关旧为“和邑十景”之一,称“黄榆古戍”。
过大雨门东的黄榆关,向南至小董坪东的支锅岭口石城间,在靠黄榆关侧有两段各长一百多米的石砌城墙,坍塌严重。支锅岭口在小董坪村东三里处。关城北今有山西榆次至河北邢台的干线公路通过。
《四镇三关志》载,支锅岭口为“嘉靖二十一年(公元1542年)建”。5支锅岭口关城南侧为山涧,深不可越;西侧为壁立悬崖,陡不可攀。所以北、东两面筑有石墙。城墙今保存较好,北侧城墙上尚存石砌垛口。城东墙上开有一门,门为石砌券拱形门洞,门额嵌有石匾,阴刻横书“支锅形胜”四字。此匾无年号,署有“总督蓟辽都御史杨”、“巡抚保定都御史孙”、“整饬大名兵备副史姜”。由此可见修此城时,此地并非属太原镇辖,而是属蓟镇无疑。
另外,城中存有半块残碑,尚可辨出“道光贰拾捌年冬”、“支锅石沟”等字。碑正文大部分是人名,可能是修什么庙时所立,由此知清道光二十八年(公元1848年),此城尚未废弃。
过支锅岭口,至杏树湾村东,长城又因山势险峻而以险为障,未筑墙。杏树湾村东三里的山梁上,原有一座关隘无疑,此处石砌城墙残存长不足百米,较高的地方约二米。
过杏树湾村后,长城至松烟乡走马槽村东,依山为险未筑墙。在村东二华里的山梁上,有南北向石砌城墙一道,近三华里,多已圮坍成堆状,仅存墙体长不足百米。
过走马槽村,长城至许村乡夫子岭村东,依山为险,未筑墙。在夫子岭村东二华里的山梁上有近三百米长一道石砌城墙,并有石砌堡城一座,长城和堡城围墙虽圮坍较重,但其整体尚存。
过夫子岭段石砌城墙,长城向南出和顺县界而入左权县境。
左权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,居太行山西麓腹地,为晋中高山地带。境内的摩天岭、十字岭诸山巍峨峻拔,十分险要。左权县历史悠久,古称轑阳县,相传为五帝之一的高阳氏颛顼的儿子祝融所创建。
左权县元朝时称辽州,属晋宁路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载:“明洪武初(公元1368年),以州治辽山县省入。二年直隶行中书省。九年(公元1376年)直隶(山西)布政司。东南有太行山,洛水所出,上有黄泽岭,岭有十八盘巡检司。”6
民国废州,改为辽县。1942年5月25日,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反“扫荡”中,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县东一百二十里的十字岭。同年九月,为纪念左权将军,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,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。
左权县辖长城,大致走向一直向南,经下庄、羊角两个乡长约七十七华里。
我们在左权县只考察了峻极关及黄泽关。峻极关在下庄乡水泉村东三华里的山梁上。今尚存石砌券拱关门洞。关门南为峭崖,陡不可攀,关门北约五十米处是一深涧,石墙由陡崖至临涧的一座小山顶,现已全坍成堆状。
峻极关在左权县城东约一百二十五里,关口居高临下,宜攻宜守。出关东下,即为河北省邢台县境,东南方向为武安县,武安旧属河南,故此关有“三省要隘”之称。
峻极关,砌墙用石为就地取材,但券门用青石则为外运而来,门洞中间贴地有一青石横槛,上凿有嵌门用的轴眼。门洞两壁嵌有固定门用的构件。当地老乡介绍说,数年前关门门额上还嵌有一方石匾,横刻“峻极关”三大字,并有竖刻小字两排,然今匾已不存。
黄泽关在羊角乡东约十五华里的晋冀交界处。关口南北两侧具为对峙悬崖,关即建于狭窄的梁上。关西地势平缓,出关东去为河北省武安县,一路山势急转直下,故称十八盘。
黄泽关今为羊角乡熬堖村,该村今只有七户人家,居住在关城东侧。
黄泽关门在关城东,现只存一小段石墙,门洞原为石券,已无券迹。据当地老乡介绍,原门上有匾,“文革”中拆关门的同时将匾给砸毁。
关城在关口西,相距数百米。关城今已废,围墙所存不多,东、西二城门尚存,皆为砖券拱形门洞,东门额坠落,西门虽残破,稍好于东门。东门门额上嵌有一石匾,阴刻横书:“飞登盤云”四大字。匾头阴刻竖书“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季春吉旦”,匾尾阴刻竖书“巡按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框建”。
关城内,靠近西门北侧有一座庙址,并有十余幢不同程度残损的石碑,散压在碎石之中。这其中有一块石碑为“新修十八盘并天郊城堡城图碑”。碑上完整地刻有黄泽关关城的建筑布局,是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唯一一块刻有关城建筑布局的碑刻,十分珍贵。由黄泽关沿山脉继续向南伸,约二十华里即为左权将军牺牲之地十字岭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.《唐史·地理志》,中华书局1974年版,卷41,第960页。
2.4.顾祖禹:《读史方舆纪要》,中华书局1955年版,卷43,第1830、1831页。3.6.《明史·地理志》,中华书局1974年版,卷41,第970页。
5.《四镇三关志·真保镇形胜》清抄本,卷2,第55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