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镇
榆林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,北濒我国著名的毛乌素沙漠南沿,位于万里长城的中段,历史上素为边陲重地。
据程道生《九边图考》载:榆林镇原因总兵驻绥德而称延绥镇。
但镇治北距长城三百多里,“虏轻骑入掠,举镇兵以击之每不及,而返虏将投隙焉,成化九年(公元1473年)都御史余子俊建议徙镇榆林堡,襟吭既举,内地遂安”1
榆林镇古属雍州,春秋为林胡、白翟地,战国时期届魏国上郡地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上郡地,郡治肤施,秦将蒙恬和秦太子扶苏曾在这里经略边备和修筑长城。此后历代都十分重视榆林地区的战略地位。
明朝初年,因在黄河南北设防,榆林地区还不是首冲之地。明英宗正统年间开始了榆林地区边备的经营。《榆林府志》载:“正统二年(公元1437年),守将都督王祯,始请榆林堡往北三十里之外,沙漠平地增筑瞭望墩台,虏窥境即举烟示警,……开创榆林一带营堡,累增至二十四所,发调延安、绥德、庆阳三卫官军分戍”2
从正统末年,失东胜后,北部防线渐废,但据《九边图考》载:“至成化七年(公元1471年),虏遂入套抢掠,然犹不敢驻敌。八年,榆林修筑东、西、中三路墙堑,宁夏修筑河东边墙,遂弃河守墙。”3
《明史·王复到传》载:成代初年,“毛里孩扰边,命复出视陕西边备。自延绥抵甘肃,相度形势,上言:延绥东起黄河岸,西至定边营,接宁夏花马池,萦纡二千余里。险隘具在内地,而境外乃无屏障,止凭墩堡以守”。4由此可见,榆林镇长城沿线的墩堡在成化以前即已修建,但明朝第一次大规模地修建榆林镇长城,则为宪宗成化七年以后。《明史·兵志》载:“成化七年延绥镇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。”5又载:“子俊乃徙治榆林。由黄甫川,西至定边边营千二百余里,墩堡相望,横截套口,内复堑山堙谷,曰夹道,东抵偏头,西终宁、固。”6
《榆林府志》载:“成化十年(公元1474年)闰六月,余子俊奏修筑边墙之数,东自清水营紫城寨,西至宁夏花马池营界牌止,……
修边墙,墙东西长一千七百七十里一百二十三步,守护壕墙崖寨八百一十九座,守护壕墙小墩七十八座,边墩一十五座。”7
榆林镇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修边是世宗嘉靖年间。《榆林府志》载:“嘉靖十年(公元1531年)六月王琼奏:榆林东、中二路大边六百五十六里,当修者三百十里,二边六百五十七里,当修者二百四十八里。因言二边乃成化中余子俊所修,因山为险屯田多在其外;大边弘治中文贵所修,防护屯田,中间率多平地,筑墙高厚不过一丈,可坏而入。今当先修大边,必使崖堑深险,墙垣高厚。计卒万八千人,乞发帑金十万,从之。”8
又载:“嘉靖二十四年(公元1545年),总督曾铣言,自定边营至黄甫川,连年虏入,率由是道,当亟为修缮,分地定工,次第修举。西自定边营,东至龙城堡,计长四百四十余里,为西段,所当先筑;自龙城堡东至双山堡,计长四百九十余里,为中段;自双山堡东至黄甫川,计长五百九十余里,为东段。岁修一段,期以三年竣事。”9
这以后,嘉靖四十三年(公元1564年)和穆宗隆庆三年(公元1569年),榆林镇长城都曾有所修筑,但第三次较大规模地修筑榆林镇长城是在明神宗万历年间。
《榆林府志》载:“万历二年(公元1574年)题准修建延绥一镇三段边墙六百七十一里,墩台七十五座,墩院八座,寨城七座,石砌大川河口一处,土筑大川河口四处,石砌河口水洞连台一座,石券关门一座,石砌并土筑沟口一十七处,砖石券砌大小水洞暗门八十三处,水口四十五处,水眼五十一处,水道四百二十五处。”10
“三年(公元1575年)题准延绥,榆林、神木、定边、靖边四道筑空心敌台,见存城垣六十二座,民寨堡城一百四十九座,寨城五十五座,空心敌台二百三十九座,敌台一百一十六座,墩台一千三百一十六座”。11
关于榆林镇将领配置情况,《明史·职官志》载:
镇守延绥总兵官一人,旧设,驻镇城。
协守副总兵一人(定边右副总兵,嘉靖四十一年添设,分守安定、镇静等处,提调大墙及墙口等处)。
分守参将六人,曰孤山参将,曰东路右参将,曰西路左参将,曰中路参将,曰清平参将,曰榆林保宁参将。
游击将军二人,入卫游击四人,守备十一人,坐营中军官一人。12
镇守延绥总兵挂镇西将军印,为洪熙元年(公元1425年)所颁。
关于榆林镇(延绥镇)所辖兵马额数及银饷支预情况,据隆庆三年霍冀《九边图说》载:
“本镇原额马步官军八万一百九十六员名,除节年逃故外,实在官军五万一千六百一十一员名。原额马四万五千九百四十匹,除节年倒失外,实在马二万七千八百五十一匹。”
“本镇年例主兵银二十四万七千二百六十五两二钱一分。客兵银八万两。”13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.程道生:《九过图卷·榆林》,民国八年石印本,第40页。
2.《榆林府志·兵志》,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,卷21,第1页。
3.程道生;《九边图考·榆林》,民国八年石印木,第43页。
4.《明史·王复列传》,中华书局1974年版,卷177,第4717页。
5.6.《明史·兵志》,中华书局1974年版,卷91,第2237、2238页。
7.8.9.10.11.《榆林府志》,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,卷21,第4、7、10、9页。
12.《明史·职官志》,中华书局1974年版,卷76,第1866页。
13.霍冀:《九边图说》,阴隆庆三年刊本,第21页。